查看原文
其他

旧时的南京路

2016-06-28 在这里,看懂上海 看懂上海

“看懂上海”之前有提过大马路、二马路、三马路、四马路,各位傍友还记得分别是老上海滩的哪几条马路吗?要是一记头想伐起来,先拉到文末找扩展阅读回忆回忆。四条马路已经写了三条,这“三缺一”最后缺的就是个趟阿拉要说的大马路——南京路。


20世纪30年代南京东路俯瞰


南京路发轫于1845年,初步成形于1862年。从最初的一条田间遛马小道发展成为万商云集的寸金宝地,国内外购物者的天堂。20世纪30年代与纽约的第五大街、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、伦敦的牛津街、东京的银座齐名,被称为世界超一流“小巴黎”商业街。


上海闲话里“大”有两种发音。念da时,如“大世界”,是指规模宏、气势盛,但这还算不得“惟我独尊”;而念du时,如“老大”,那就是“我排老二,没人敢称第一”了。南京东路旧称“大马路”,就是要让一切喧嚣繁华都不得不伏首称它一声“远东第一街”。



从“马路”到大马路


南京路是由于洋人跑马而形成的。泾浜以北设立租界,当时南京路一带还是“溪涧纵横”的“卑湿之地”。 纷至沓来的西方商人在空闲时间喜欢跑马,于是,洋行楼群后的大片泥滩成了一段长500米的跑马小道,因为洋人在上面跑马,上海人就称它为“马路”——这便是南京路的前身。


1850年,英国洋行大班霍克组建的跑马总会在这条马路的尽头(今南京东路河南中路口)建立了第一跑马场,占地80余亩。


南京路最初状况


 洋气“派克弄”

在“看懂上海”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,刚开埠的时候,这条小道还曾有过一个洋气的名字——派克弄(ParkLane)。因为当时洋人做完生意,寂寞无聊便搞起了“星期六义务劳动”,在马道中间弄弄花草、玩玩抛球游戏,所以派克弄也叫“花园弄”。


虽说是条小道,但却也是1845年上海第一部法律性文件《土地章程》里规划中要开发的四条马路中的一条。并且,其余三条规划开发的马路均是南北向的,东西向的也仅这花园弄一条而已。


不肖4年,这第一跑马厅历经小刀会起义,难民涌入租界地价暴涨,英人及时抛售,1854年跑马厅便又继续往西移,成了第二跑马厅,也叫“新花园”,占地170亩。花园弄随即延伸至到如今的浙江路,路面加宽到6米多, 土路变成了煤渣路。如今浙江路、西藏中路原本便是第二跑马厅的马道,所以造得都不直,呈个弧线,雍懒地搭在“大马路”上。


不过,这时的南京路还不够繁荣,只有一些小茶馆和货铺,而且都是简陋的木板房。


可谁知道,第二跑马厅的建设速度就算赤脚也赶不上地价上涨的速度。186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南下攻打上海,租借再度涌入难民,派克弄一带的地价上涨近200倍,跑马会的董事们为了获取暴利卖了跑马厅,于是,第二跑马厅又作了古。


第三跑马场


现人民广场地界处,后来就建造了占地430亩的第三跑马厅——人们津津乐道的“远东第一跑马厅”。派克弄也因此向西延伸至泥城浜(今西藏路),成为英租界的交通主干道,人称“大马路”。


 得名“南京路”

英人在上海滩吃得饱穿得暖,不是上帝保佑得好,而是托了《南京条约》的福。索性在1865年工部局会议上,把大马路正式命名成了“南京路”。



红木铺马路 成为寸金宝地


随着1870年木板房被工部局取缔,在南京路两侧,新的砖石结构的住宅区如盆汤弄、昼锦里等相继建起,形成人口鼎盛,百业兴旺的繁荣局面。


昼锦里


外国商人由此看到了巨大的商机——从房地产生意获得的利益远远大于丝茶鸦片贸易,于是租界再次出现了土地买卖和建房狂潮,缔造了无数冒险家成富豪的神话,最出名的是维克多·沙逊和哈同。


先说沙逊。沙逊家族起源于中世纪从西班牙逃难到中东的巴格达犹太阳人,维克多·沙逊是第三代传人。19世纪90年代,他陆续买进南京东路上的和乐坊、庆顺里、长鑫里等地皮10余处,摇身一变成了“地产大王”。


一只皮箱闯上海的“洋瘪三”哈同,起初也就是做做沙逊洋行看门的。在中法战争期间他大量购入南京东路河南路到西藏路一带地皮,战后地产价格回升,哈同贱价收进的地皮涨了数十倍。


哈同与夫人罗嘉陵


要说哈同为了南京路升值还使了不少劲,用60万两银子、以铁藜木铺遍南京路,从外滩一直铺到西藏路口。自此人气高涨,中外商人蜂拥而至、开行设店,南京路成了远东最漂亮的一条道路,连同附近的地价一起扶摇直上。哈同做起了楼主和房东,被人称为“远东首富”。


民间流传的歌谣这么唱:


“哈同哈同,与众不同。看守门户,省吃俭用;攒钱铺路,造福大众。筑路筑路,财源亨通。”



洋人国人较劲 各擅胜场


南京路因市成路,19世纪中期先是出现了北万有全火腿行、广升详广货店、邵万生南货店等早期店铺。


后来租界开始华洋杂居,中国人可以在租界经商,这是南京路商业发展的一次飞跃。洋酒烟草铺以及珠宝首饰、钟表、服装、呢绒、食品、南货、木器等商店星罗棋布。抛球场四周出现了老介福绸缎店;昼锦里有了老妙香室香粉局;盆汤弄多了五芳斋点心店。


抛球场及周围店铺


抛球场以东的西式建筑


当时抛球场以东被洋人先占,洋行、酒店、西餐店、银行、面包行顺势而生,保持着欧式风尚。西方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的建筑物,如古典式、哥特式等等应有尽有,也是“高等华人”们的工作与寻欢之场,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中央饭店(后改名汇中饭店)甚至是不允许中国进入的。


当南京路商业街初具成型,工部局就打定主意把它建成公共租界第一商业街,不仅重视南京路的建设和环境保护,还把西方文化和经营管理方式引入,大踏步走在社会的前列。


1882年出现上海第一家电灯厂英商上海电光公司

同年南京路上和部分东段的洋行里亮起了电灯


20世纪租界经过一次次扩大,日趋繁荣。前面提到的中央饭店改名为汇中饭店后,1906年改建成为南京路上最辉煌的建筑和最高档的消费场所。设有可容纳300多人用餐的大厅、上海最早的卫生设备和最早的两部电梯,还有最早的屋顶花园,凭栏远眺,外滩和南京路上的风景扑面而来。


汇中饭店


汇中饭店的屋顶花园


受西风东渐的影响,南京路中段、西段的面貌也悄然改变。到了到了1920年代,独领世界时尚风潮的四大公司的接连开幕,把南京路的繁华盛景推向高潮。永安、先施、新新、大新都以“环球百货”为号召,上海人在四大公司那里初有了“坐在世界中心”的感觉。到30年代,国际上对南京路的评价是“地球上最世界主义化的马路”,提前进入了globalization(全球一体化)。


 百货公司别苗头、扎台型

先施公司便是今日的时装公司,它是南京路上第一座由中国人建设的大型百货公司。不到一年,对过的永安(今华联商厦)也粉墨登场了。


永安公司上下6层,先施便加高一层,变为7层;永安讶于先施的及时对策,便又在原来的楼上,加盖了两层“绮云阁”;先施也不甘落后,继续把楼高顶破天去,向天讨了3层,成了没什么实际作用的塔楼,称“摩云”。正当先施公司俯视对过的永安时,永安又吃下了东面的老天蟾舞台,用封闭天桥把老楼和新楼连接起来,成为永安新厦。


先施公司屋顶花园


永安公司


两家的竞争从来是明里来,从不背后玩阴的,比拼的是实力。不晓得上海人“别苗头、扎台型”的传统是不是就起源于此。


1987年,华联商厦又继续与市百一店斗起了法,外墙上镶嵌了金光闪闪的反光玻璃幕墙,只是如今看来,却有些喧闹与陈旧了。


南京路“不夜城”


30年代的南京路有了“小巴黎”、“世界商业巨擘”,“不夜城”等美称。南京路上充满了诱惑,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名品,也可以找到你要玩的任何娱乐活动。


不管上海如今的风貌有多大程度是洋人所留下的,南京路却十足是一条华人带旺的马路,光是洋人在那里倒腾来倒腾去,还不足以使“大马路”繁华起来。洋人和国人较劲儿似的不断创新,把精致、俗气、奢华、糜烂发展到极致。



政治风云际会之地


万众瞩目的南京路自兴旺之时起就免不了受时代的影响。1864年工部局市政厅设在南京路上,每年要召开两次工部局董事会议。若适逢庆典或接见外国元首,游行队伍也都必经南京路。说好听些,南京路是上海滩政治风云际会之地;但换句话说,南京路也成了殖民主义统治权力的象征物。


1901年醇亲王途经南京路工部局市政厅时的情景


1919年,上海民众响应北京“五四”运动,罢工罢课罢市,在南京路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。


1925年,南京东路722号——当年的老闸捕房的门口,是震惊中外的“五卅惨案”流血地。惨案发生后,租界当局将老闸捕房面向南京路的正门堵死,另开门于贵州路上,企图抹去这一枪杀无辜的罪证。然而历史是抹不去的,它已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。


“五卅惨案”的流血地


抗日战争爆发后,南京路又一次深受其害。


 先施公司的浩劫

1937年8月的一个下午,日军飞机在闹市区上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。这颗炸弹就在先施公司大楼东南角的马路上爆炸,大楼部分楼面被炸毁,殃及永安公司及沈大成、采芝斋、一乐天等餐饮点心店,南京路上血肉横飞,炸死无辜行人250名,伤残570人。


先施公司遭遇浩劫


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军占领租界,多次封锁南京路,五金、药品、棉布、皮革等列为统制物资,经营受到限制。


1946年下半年,国民党发动内战,造成农村破产,工厂倒闭,失业人数增多,成千上万的人只能在街头设摊,而后在黄浦老闸两区内所有摊贩遭取缔。百姓生活困难,3000余摊贩和被押摊贩家属包围黄浦分局,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摊贩事件。12月商店、公司、菜市停业,青年学生在各主要街道散发传单,最后由于摊贩坚持斗争和百姓们的支持,市政府不得不收回成命,释放被捕的摊贩。


抗战胜利后,老美在上海倾销剩余物资。人们形容当时的南京路是“美货的天下”。百货公司员工几近面临失业,只得被迫开展“爱用国货,抵制美货”的运动。


由于南京路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流,信息传播迅速,南京路上发生的社会政治事件都有很大的影响和号召力。


解放后的南京路商业销售一落千丈,但几经整顿,在改革开放后勃发出新的生机,上海第一商业街的美称至今流传。


如今流光溢彩的南京路


>>扩展阅读

(点击标题查看相关内容)

■ 《南京路上曾经的“老字号”

■ 二马路,《九江路,曾经的“华尔街”

■ 三马路,《重回汉口路

■ 四马路,《四马路,旧上海的“浮世绘”




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,下载看看新闻APP,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